ARCE2025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

深圳“机器人谷”成果上新 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技术突

2025-07-02 09:03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圳“机器人谷”成果上新 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技术突破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日讯(记者 刘惠敏)6月27日 ,越疆科技面向全球正式开启人形机器人批量交付,并发布行业最快大负载协作机器人CR 30H。该产品负载30kg,关节速度达300°/s,刷新同类产品性能纪录。同日,南方科技大学发布消息称,深圳首个完全由高校独立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南科盘古”亮相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一企业一高校同期发布最新机器人成果,深圳“机器人谷”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协作机器人刷新行业产品性能纪录

深圳“机器人谷”的代表企业之一——越疆科技,是深圳本土培育的“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制造业数据平台MIR DATABANK数据显示,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3万台,同比2023年增长28%以上,20kg及以上大负载机型密集发布,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但高速增长背后,技术瓶颈依然显著。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大负载与高速度长期以来难以兼得。传统机型中,30kg级机器人关节速度大多在200°/s以下,而关节速度在300°/s以上的机型往往负载能力不足15kg。越疆科技此次发布的CR30H能够达到负载重量30kg,关节速度达300°/s。该机型搭载了HyperMove运动控制算法,能够智能调节加速度,单机效率较同类提升20%,打破了业界对大负载设备“低速低效”的固有认知。

越疆科技CR 30H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发布。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柔性生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CR 30H本体自重较同类工业产品降低50%,轻巧身形使其更易于集成到不同产线布局中,满足柔性生产对设备灵活性的严苛要求,也使得协作机器人越过了“负载一旦变大稳定性与精度就变差”的大山。

据了解,CR30H未来将应用于食品整箱码垛与原料搬运、汽车轮毂、电池模组、座椅搬运安装、重型金属工件转运、激光切割上下料、半导体晶圆搬运与封装等中大型工件处理与跨工位操作领域。

深圳高校独立研发 “南科盘古”亮相

越疆机器人发布大负载机器人同期,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宣布推出自主研制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南科盘古”,这也是深圳首个完全由高校独立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高度拟人仿生机械臂和灵巧手系统,能实现人的手臂的大部分功能,同时采用多模式传感、多模态大模型,能实现智能交互、感知与导航、智能拍照、与人社交等功能,

据介绍,“南科盘古”从样机设计、系统集成、底层通讯,到控制架构与多模态智能交互,所有设计均由机器人研究院独立完成。

人形机器人“南科盘古”亮相。

今年以来,南科大从本科专业建设、跨学科课程改革,到前沿科研突破与产业应用落地,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赋能”全链条创新路径发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相应成果也不断涌现。今年2月,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公布,南科大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何志海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研发的“大模型驱动的居家AI医生和全病程管理平台”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应用方面,近年南科大在智能制造、数据、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持续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构建起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AI创新生态。

产学研一体化 “谷”聚效应加速创新

近期深圳机器人两项突破的背后,是深圳独特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在发挥支撑作用。在南山区北部、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谷地,汇聚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智造的完整产业链,正在成为深圳机器人创新的核心引擎。

产业链完备是深圳“机器人谷”最显著的优势。在这里分布着从触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多模态语音交互,到机械臂、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再到配套服务、整机智造的完整产业生态,优必选、越疆科技、速腾聚创、众擎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此成长壮大。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这种集群优势:“在创业初期,越疆的创始团队带着图纸,直接在楼下就可以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设计的加工件。”这家从中科创客学院一个工位起步的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的领先者。

创新循环的加速带来了更为高效的产业协同,也推进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此前,越疆科技的大负载协作机器人CR20A已在全球市场验证了国产机器人在焊接、搬运等复杂场景的竞争力,而正是深圳“机器人谷”的产业链配套为其快速迭代提供了土壤。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机器人谷”的另一核心竞争力。区域内分布着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这些学术机构不仅为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更直接参与前沿技术研发。高校设立机器人学科夯实基础研究,交叉学科应用扩大领域成果创新,西丽湖概念验证平台等载体加速成果转化,孵化出一批优质企业,也不断达成应用合作,为整个“机器人谷”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从产业数据看,深圳机器人产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2.58%。更引人注目的是企业数量增长——2024年,深圳新增机器人企业达14534家,同比增长39.64%;其中拥有相关专利的企业数量达3915家,新增专利企业223家,同比增长超10倍。如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正向着具身智能的方向进步。在越疆CR 30H协作机器人发布当天,越疆科技还宣布,其旗下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Atom”正式开始面向全球批量交付,这也是全球首款兼具“灵巧操作”与“直膝行走”能力的机器人。

可以想见的是,在深圳“机器人谷”中,还有更多突破性成果正在孕育。


展会新闻

参观登记

参展登记

客服咨询号

联系我们:

敬请及时与我们沟通联络,获取最新展会信息

北京京京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高米店街1号富力大厦1808室

总机:400 822 9985

展位预定
刘老师:135 5228 6758

邮箱:1723677027@qq.com

    版权所属:2025ARCE亚洲机器人大会暨展览会       京ICP备18006258号-6